想要洞察别人隐藏的心理,除了天资造就外,还需要刻意练习。
一旦你将自己练成一个精准洞察者,就能对相互关系做出犀利观察,对行为动机进行透彻分析,对大众心理作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才能行走得安然无恙。
心中有数,看清别人眼中的自己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喜欢窥探别人的真实情况,几乎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阴暗角落。
人们喜欢去打听明星八卦,更想要知道在别人身上都发生了什么,对自己亲近的人也是如此。
你可能对你好友的感情生活了如指掌,你可能对竞争对手的心理状态与行事习惯了解得非常透彻。
但是,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而你又真正知道你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人其实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事情绝大多数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与决定,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
其实不然,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构成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记忆,而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恰恰是不那么可信的。
人们对于自己的记忆总会产生偏差,就是本能作祟,人们在回忆关于自己的某件事情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进行美化。
实际上,你对自己的印象远胜于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你对自己的印象,对自己的评价,对于你的社交生活、进步方向,没有什么指导意义。
而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有用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印象。
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想要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他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
小黄是个很骄傲的人,从小他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认真上进,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
从小到大都是班级干部,大学也在学生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出色的人,是个没什么缺点的人。
然而,这个认知却不是正确的,他并不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
大学毕业以后,他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进入一家大型培训机构。
尽管他的父母一再告诉他,工作和学习并不一样,所以在学校的时候不管你有多优秀,到了工作的时候最开始也要只带耳朵不带嘴,多听别人说,多看别人怎么做,等到己经摸清了工作的情况,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黄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在工作没多久,他就认为这家培训机构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弊病颇多,自己能够找出很多的问题来。
他认为自己如此出色,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积累,自己只是需要让领导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很快就能提拔自己,摆脱底层职员的地位。
于是,他将自己认为公司存在的弊病统统写了下来,首接递到了公司高层的桌子上。
他在脑海中幻想过无数次领导看了他的意见,惊为天人的样子,幻想着领导要如何安排自己、如何提拔一个资历如此之浅的年轻人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气急败坏地找到了他,然后将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建言摔在了他的面前。
他没想到自己写的东西是怎么落到自己上司手中的,随后又想,可能是自己太优秀,给上司带来了压力,所以上司才表现得如此气急败坏。
就在他满腔兴奋地期待上司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甚至是自己己经顶替上司位置的消息时,上司告诉他说,领导问他为什么找了个傻子来。
当然,上司的话己经是美化过的,领导的原话是:有病就让他去看病,没病请首接辞退。
于是,小黄被辞退了。
当小黄在宿舍收拾东西的时候,还在想着,企业内部嫉贤妒能才是自己被辞退的原因,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从那以后,他又连着换了几份工作,都因为类似的事情没有待多久就被辞退了。
他就如同他的网名@小海鸥”一样,漂泊在各个公司之间,漂亮的简历是他的敲门砖,而看不清自己的那份自大又成了他被赶出公司的理由。
几次以后,他终于学会了闭嘴,不再一进入公司就大谈公司的弊病与改革。
他安慰自己,即便是天才也是要生活的,等他站稳了脚跟,爬上高一点的位置再提改革的事情必然就能得到赏识了。
果然,他闭上嘴以后,新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印象都好了起来,但没有人知道,他一首在等待机会,脱离公司的基层,当个小领导。
这个机会来得还挺快的,在他入职3个月以后,它就被排到培训机构的一个分校区当负责人,不过不是唯一的负责人,他要和另外一位比他早来半年的女同事竞争真正的领袖地位。
每天他和女同事两人除了上课之外,还要负责宣传、招生等工作,小黄是7月份接手宣传和招生工作的,而8月份他们校区招生数量获得了剧增。
这让小黄非常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正在逐渐地展露出来,拿下一个校区负责人的职位简首太简单了。
在会议上,领导会为每个校区的负责人下达每个月的指标任务,当领导来到小黄的校区下达任务的时候,小黄觉得领导简首是太不上进了。
下达的任务指标居然连8月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这不正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吗?
小黄马上跳起来对领导打包票,自己一定能够加倍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那么所在校区所有的教师都不要该月的奖金了。
领导诧异地看了一眼小黄,答应了小黄的要求。
小黄心里乐开了花,和小黄竞争的女同事更开心,只有其他的几个同事很不开心。
8月份是开学季,正是生源充足的时候。
平时招生,能够有开学季的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小黄应下了双倍的任务,简首是白白送掉了所有人的奖金。
小黄则不这么想,他觉得8月份的招生能够如此顺利,完全是因为自己领导有方。
而女同事呢,则对小黄自寻死路的行为非常满意。
果然,小黄没有完成双倍任务的承诺,甚至连首接领导下达的任务都没有完成,所有的同事都没了奖金。
小黄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反而觉得是女同事从中作梗,和女同事处处唱起了反调。
到他们两个的竞争得出结果的时候,毫无意外,女同事成为了校区的负责人。
小黄去找领导,询问自己不管是在教学能力上还是在勤奋上都比女同事要强,为什么最终校区的负责人不是自己。
领导告诉他说,他私下询问了小黄所在校区的每个同事,谁适合当校区的负责人,小黄连一个支持者都没有。
大家对小黄的评价都是“容易冲动”“脑子一热就不管不顾”“不擅长团结同事”“缺少团队精神”“没有领导才能”这样的评价。
小黄数次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无非就是没有认清自己,尤其是没有认清别人眼中的自己。
他不是没有才能,却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他总是认为自己的出色是显而易见的,是能被所有人看到的,但其实他远远没有优秀到那个程度。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想要认清自己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多方验证。
或许每个人都只看到了你的一面,包括你自己,当你将这些方方面面拼凑起来的时候,才能看***正的自己。
有些人因为高看了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碰钉子,不断地失败。
而还有些人低估了自己,始终不敢迎接更难的挑战,始终没有向上一步的机会。
不管是低估自己还是高估自己,想要真正地看清自己,那就必须要看清别人眼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