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虫袍加身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刘深听到喊声,便让家仆刘二放他进来。

王贞元刚到面前便要跪下行礼,刘深赶紧扶起了他,开口道:“王爱卿呀,你乃国之栋梁,以后在孤面前无须这些虚礼了!”

“臣,臣谢主隆恩!”

王贞元刚说着又要眼眶湿润了。

刘深不由得腹诽起来,难道自己也像后世半岛的那三位行走催泪弹一样吗?

不过王贞元这家伙可真是不仅pua别人,连自己都把自己骗了,想来也好,这样的手下才是他能安身立命的本钱。

“不知王爱卿有何要事?

寨民们可安置妥当?”

“回殿下,寨民己经安置妥当,臣让他们以户为单位去修建自己的房子了,也下发了一些口粮。

臣现在来找殿下,是为了让殿下早登大宝,执掌神器!”

说着又是一拜。

“可是父皇刚才驾崩,按礼孤该守孝…”似乎是一提到先皇,又或者是听到了刘深的拒绝,王贞元顿时更加激动,抢答到:“殿下,现在是国难当头,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有您来引导大汉江山与百姓啊!

事急从权,臣斗胆请殿下暂缓守孝,国本为重!”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了,刘深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加上现实情况确实需要他来稳定住这三百来号人的情绪,不然真出什么乱子,被来个西山政变就好玩了,而后便是刘深与王贞元交谈明日登基大典的细节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昨晚刚在破房子里将就了一宿的寨民们都被喊了起来。

刘深也不例外,自己的家仆刘二开始为其洗漱更衣。

说来也有意思,大汉虽然立国只有一个月,但是什么简易版的龙袍、冕冠、腰带倒还是齐全,只是说上面那龙看着跟小壁虎似的,确实不大气派。

用完早膳,破庙正堂昨晚己经被王贞元连夜打造了一个小台子,上面摆着把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太师椅,成色可谓包浆圆润。

一边则站着昨夜突击培训过的刘二,底下为首官员自然是大汉丞相兼任礼部尚书王贞元,往后分别为工部尚书:村里铁匠王庆云,户部尚书:走卒贩夫常友,刑部尚书:认得几个字的李安民,吏部和兵部则是皇帝自己兼任。

另一边为首的就是鲁国公文睿和燕国公王会武,在这群文武“高官”***后面就是一些乡民,也纷纷封了大小虚职。

待文武大臣纷纷列位后,刘二也不知从哪抽出一卷纸来,磕磕巴巴的照本宣科。

“朕以冲龄,绍承大统。

先帝骤崩,神器虚位,朝野震悼,哀恸靡及。

朕荷祖宗之洪业,膺亿兆之瞩望,临此大宝之位,实深兢惧。

当此之际,国步方艰,民生待理。

朕虽幼弱,然有继往开来之志,矢志守成,欲振邦家之盛。

诸爱卿皆累朝耆旧,股肱之臣,当体先帝眷顾之隆,念社稷安危之重。

宜殚精竭虑,匡朕不逮;正色立朝,辅弼新政。

朕承继先帝之年号,是为元绪元年。

君臣一心,共扶宗庙,务使海晏河清,黎庶咸安。

其各率乃职,勤勉王事,用副朕意,钦哉!”

这一大段话念完,虽然刘二中间还错念几个字,也是让他精疲力尽,毕竟在此之前他还是大字不识几个。

而底下的众位文武大臣昨天被追杀后还很消极,听到如此的话,尽管没读过啥书,不解其义,但还是大受震撼,咱们大汉还真是挺专业的,跟着干准没错,听完后便又是一拜,高呼万岁。

好在刘深前世也是个考古专业出身的,和王贞元合力起来写个诏书压力还不算大,就是苦了刘二了。

“诸位爱卿都平身吧,今天这场大典不只是为了朕登临大宝,也是为了宣布一下接下来我大汉的发展方向。”

说着刘深从袖子里抽出了勉强写好的计划,不过看到袖口那趴在黄绸缎上的小壁虎,他也不禁嘴角抽了一抽,甚是尴尬。

“朕昨日通读了我大汉之国情,可谓是心如火焚。”

“朕决定即日起设置生产小队,将寨中七十户分为七个生产队,生产队长由队员提名,王贞元写好详细资料后交朕审批。”

”每队可分得田地七十亩,下发工具自行开垦。

具体劳动分配队长可根据每户情况便宜行事,多余产出皆由队长与队员商议处理。”

“有不公之处,可找朕协商。”

绝对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来自后世的刘深自然清楚。

但现在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大汉的位置与体量也决定市场因素的影响近乎于无,加上刘深本来也想在大汉把土地的商品作用弱化,将更多的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方便其后续顺利开展商品经济。

现在给寨民们分下七十亩的土地,是刘深经过仔细计算的:每队十户人家,每年食用、种植以及其他损耗大概需要两百石粮食,按两到三亩的亩产,分配七十亩地既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合力初步开垦出来,产出又刚好够用。

“另外寨中的适龄学子每日农闲必须参加露天学堂,无论男女,由王爱卿授以课业,每七日朕亲自授课一次,所需文具皆由朝廷负责。”

“出山贸易之事也不能落下,我等不能做山中困兽,从朕的腰包里亲自拿出一百两来,由户部尚书常友组织三西个青壮亲自下山购粮,先撑过这段时间再说。”

识字率对于大汉的发展至关重要,短期不会出现什么成效,但到了后面可就不一样了。

而亲自授课也是为了传输自己的科学与现代思想,毕竟只有价值观未成型的孩子最容易改造,不然一个个读西书五经读成王贞元那样,固然对自己忠诚,但估计和婆娘上个炕头也会之乎者也两句,更何况忠诚也许只是表面的!

另外亲自教导也能发掘出来一些天资聪慧之辈。

“工部尚书更不能闲着,带着你的两个儿子先停下兵器打造,将建筑办法传授给寨民们,赶紧恢复生产才是当务之急,至于大行皇帝的陵寝与朕的大殿,那还是往后靠靠吧。”

“臣定不辱使命!”

工部尚书王庆云虽然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此时己经是热泪盈眶,这才叫圣明贤君啊,社稷为重君为轻,我老王拼了这条老命也干了!

随着朝议的深入进行,刘深也把一些制度细节进行完善,至于官员等级与军职这些,那得等先有稳固地盘了再说,现在是想着怎么活下去。

后面簇拥的寨民们开先没有听清刘深说的什么,等消息传到人群之中的时候,可谓一阵轰动,尽管他们身上最低的也是个将军封号,但在此之前可大多都是佃户,现在一听还有自己的地可以干了,一个个都对刘深五体投地。

“难怪大庆贼军要来袭扰我大汉,这不来打咱们才怪呢!

就是那些大庆老爷们不肯放走土地!”

一位伯爵激动地说道,顺便挠了挠裤裆上补丁后的***。

“是也是也,跟着陛下准没错….”他话刚落,也是一阵阵附和之声响起,大家的情绪显然己经被调动起来。

开什么玩笑,自己对自己的耕地负责,那不得回去把三岁小儿都喊起来连夜锄两亩地,不过确实要加紧了,得把西山给好好开发起来。

随着刘深的计划都讲完,诸位大臣也都领命,刘深便暗示了刘二一下,此时的刘二差点都要打盹了,这才回过神来大喊退朝。

大臣与百姓们都被动员了起来,开始进行全面的建设。

刘深也承诺今晚白粥管饱,会加快从山下买来粮食,稳定民心。

刘深回到后院看了母亲刘赵氏与小妹刘华儿,安抚了他们的情绪。

自己的院子和房间也在白天被加急收拾了一下,总算是像个样子了。

用过晚膳写了一会儿其他的计划,刘深便打算明日到燕国公和鲁国公的三十人小军队里看看,民生建设开始了大发展,军队建设也不能落下,毕竟现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部队才是本钱。

没想一会儿的刘深便沉沉睡去。

而另一边的常友也带着几名青壮到了山下的南沟集,打算开设一个户部的据点出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