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初遇的 “熟悉感”九月的风总算驱散了盛夏最后一丝燥热,

阳光透过香樟树浓密的枝叶,在中文系教学楼的走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晚抱着一本厚厚的《唐诗宋词选注》,

脚步匆匆地往三楼的阶梯教室赶 —— 今天是新学期古代文学课的第一节课,

也是传说中那位 “年轻得过分” 的新教授的首秀,据说连其他系的学生都想来凑个热闹。

还没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林晚轻轻推开门,果然,

原本能容纳一百人的阶梯教室几乎坐满了人,连过道上都零星站着几个拿着笔记本的学生。

她踮起脚尖扫了一圈,终于在后排靠窗的位置看到一个空位,赶紧抱着书挤了过去。“晚晚,

你可算来了!” 旁边的室友苏晓琪压低声音,兴奋地用胳膊肘碰了碰她,“你听说了吗?

这位沈教授才二十六岁,博士毕业于北大,主攻唐宋文学,据说长得还特别帅,

简直是小说里的男主配置!”林晚无奈地笑了笑,把书放在桌上:“哪有那么夸张,

说不定是大家传得太玄乎了。” 话虽这么说,她的心里却莫名泛起一丝期待。

倒不是因为 “帅” 这个字眼,而是她从小就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要是能遇到一位学识渊博又会讲课的老师,这门课大概会成为新学期最值得期待的事。

苏晓琪还在絮絮叨叨地跟她讲着从其他同学那里听来的 “八卦”,

比如沈教授发表过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

又比如他曾经在学术会议上和某位知名学者展开过精彩辩论。林晚一边听着,

一边无意识地翻开手里的《唐诗宋词选注》,

目光落在其中一页 —— 那是她前几天和 “砚知” 讨论过的柳永的《雨霖铃》,

书页空白处还写着几行她当时随手记下的感悟。

“砚知” 是她半年前在一个文学论坛上认识的网友。那时她刚结束一场紧张的期末考试,

心情低落,偶然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演变的帖子,文笔细腻,见解独到,

便忍不住留了言。没过多久,楼主就回复了她,两人就这么从李清照聊到苏轼,

从唐诗聊到元曲,越聊越投机。后来他们加了微信,每天分享彼此看到的好文章,

讨论遇到的文学难题,

偶尔也会聊起各自的生活琐事 —— 她知道 “砚知” 喜欢喝手冲咖啡,

习惯在晚上写东西,对柳永的词情有独钟;“砚知” 也知道她喜欢在阳光下看书,

害怕打雷,最近正在为一篇关于宋词意象的课程论文发愁。他们从未见过彼此的照片,

也没问过对方的真实姓名和职业,却像是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

林晚不是没有好奇过 “砚知”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她怕一旦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这份纯粹的交流就会变了味。更何况,她总觉得自己太平凡了,

万一 “砚知” 是个很优秀的人,

会不会觉得现实中的自己和网上那个能言善辩的 “晚晚” 差距太大?“安静一下!

” 讲台方向传来一声轻轻的提醒,声音清润,像初秋的泉水流过石涧,

瞬间让喧闹的教室安静了下来。林晚猛地抬起头,看向讲台。

一个穿着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正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电脑。他个子很高,

身形挺拔,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

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一上来就调试设备,而是先微微侧身,

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 —— 沈砚知。字迹清隽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风骨,

不像常见的硬笔书法那样规整,反而有点像古帖里的行书,飘逸又不失沉稳。“大家好,

我是沈砚知,这学期的古代文学课由我来带。” 他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却莫名让人觉得很温和。林晚的心跳在那一瞬间漏了一拍。

不是因为他的长相 —— 虽然沈砚知确实长得很好看,眉眼清疏,鼻梁高挺,

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像浸在水里的墨珠,

深邃又明亮 —— 而是因为他说话的语调,那种略带低沉却又清晰悦耳的音色,

和她每天在微信里听到的 “砚知” 的语音,几乎一模一样。她下意识地拿出手机,

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想要点开和 “砚知” 的聊天界面再确认一下,

却又怕被旁边的人看到,只能硬生生忍住。“在古代文学的长河里,

唐宋文学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沈砚知已经开始讲课了,他没有拿着课本照本宣科,

而是从自己的研究经历讲起,偶尔穿插一些有趣的文人轶事,

把原本枯燥的文学理论讲得生动有趣。林晚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可耳朵却不受控制地捕捉着沈砚知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语气词。

他提到柳永的《雨霖铃》时,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偏爱,

和 “砚知” 当初跟她聊起这首词时的样子如出一辙;他引用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时,会轻轻皱一下眉头,说 “这句词看似豁达,

实则藏着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无奈”,而这句话,“砚知” 也曾在微信里跟她说过。

更让她心慌的是,沈砚知在讲台上写字的时候,

砚知” 发给她的手写笔记照片里的姿势一模一样 —— 都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夹着笔杆,

无名指微微弯曲抵在纸面上。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林晚的手心渐渐冒出了汗,

她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她不敢再往下想,

只能低着头,假装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字,可笔尖在纸上划了半天,

也没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林晚。”突然,一个清晰的名字在讲台上响起,

带着温和的笑意。林晚猛地抬起头,对上了沈砚知的目光。他正看着她,眼神平静,

却又像是带着某种探究的意味。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脸上,在他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让他的眼神看起来更加深邃。“你来说一下,柳永的《雨霖铃》中,‘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一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沈砚知的声音依旧温和,

没有丝毫催促的意思。周围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林晚身上,有好奇,有期待,

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意味。苏晓琪在旁边轻轻推了她一下,小声说:“快回答呀,

你不是最懂柳永的词了吗?”林晚深吸一口气,

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这一句…… 用了‘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

‘杨柳’常用来表达离别,‘晓风’和‘残月’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三个意象叠加在一起,既写出了离别后的场景,

又烘托出了词人的孤独和伤感……”她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沈砚知的反应。

他听得很认真,偶尔会轻轻点头,眼神里的笑意似乎更浓了一些。“说得很好。

” 等林晚说完,沈砚知赞许地点了点头,“除了意象的运用,

还要注意‘岸’这个字 —— 它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暗示了词人此时正处于漂泊之中,

没有归宿,这也让整个句子的伤感意味更浓了。”他补充的这一点,

正是 “砚知” 当初跟她讨论时提到过的!林晚的脑子 “嗡” 的一声,一片空白。

她怔怔地看着沈砚知,忘记了坐下,也忘记了回应。沈砚知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异样,

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只是温和地说:“坐下吧,

下次回答问题不用紧张。”林晚这才回过神来,脸颊瞬间涨得通红,赶紧低下头,

狼狈地坐了下去。心脏还在疯狂地跳动,耳边全是自己的心跳声,

连沈砚知后面讲了什么都没听进去。她敢肯定,

沈砚知和 “砚知” 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

可她又不敢相信 ——“砚知” 怎么会是自己的老师呢?他们一个是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

一个是现实中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这两个身份怎么看都不可能重合。也许,只是巧合吧。

林晚在心里安慰自己,世界上相似的人那么多,说话语调相似,喜欢的文学作品相似,

甚至握笔姿势相似,也不是没有可能。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自己否定了。

太多的巧合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巧合了。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沈砚知收起笔记本电脑,

对大家说:“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大家可以把《唐诗宋词选注》的前五十页看一下,

下次课我们重点讲李白的诗。” 说完,他便拿着东西走下了讲台。

学生们纷纷站起来收拾东西,教室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喧闹。

苏晓琪兴奋地对林晚说:“沈教授也太厉害了吧!不仅长得帅,课还讲得这么好,我决定了,

这学期的古代文学课我绝对不逃课!”林晚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看着沈砚知走出教室的背影,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对了晚晚,

” 苏晓琪突然想起了什么,“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沈教授好像对你特别关注呢,

是不是因为你回答得特别好啊?”林晚的心猛地一跳,赶紧摇了摇头:“没有吧,

他只是正常提问而已。”苏晓琪还想再说点什么,林晚却拿起书包,匆匆说:“我还有点事,

先回宿舍了。” 说完,便快步走出了教室。她沿着走廊往前走,脚步有些慌乱。

走到楼梯口时,她忍不住停下脚步,拿出手机,点开了和 “砚知” 的聊天界面。

聊天记录还停留在昨天晚上 ——“砚知” 给她发了一段自己写的关于《雨霖铃》的赏析,

她回复说 “写得真好,明天我们有古代文学课,说不定老师会讲到这首词呢”。

“砚知” 当时回复她说:“那祝你上课愉快,要是有什么有趣的想法,我们可以再聊。

”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似乎别有深意。林晚的手指在屏幕上反复摩挲着,

想要给 “砚知” 发一条消息,问问他到底是谁,问问他是不是沈砚知。

可她的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方,却怎么也按不下去。她怕得到肯定的答案,

怕自己无法面对 “网恋对象是自己老师” 这个事实;她也怕得到否定的答案,

怕自己只是在自作多情,怕这份刚刚萌芽的情愫会就此破灭。犹豫了半天,

她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了口袋,深吸一口气,朝着宿舍的方向走去。阳光依旧明媚,

香樟树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可林晚的心里却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雾,看不清方向。

她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 “相遇”,会给她的新学期带来怎样的改变,也不知道,

那个藏在屏幕后的 “砚知”,到底是不是那个站在讲台上,让她心跳加速的沈砚知。

第二章:试探与心动回到宿舍时,室友们还在围着苏晓琪打听沈砚知的细节,

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像一群落在窗台的麻雀,热闹得让人心慌。林晚放下书包,

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

目光落在摊开的《唐诗宋词选注》上 —— 那页印着《雨霖铃》的纸,

边缘已经被她无意识地揉出了褶皱。“晚晚,你怎么魂不守舍的?” 下铺的张萌凑过来,

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刚才在教室你就不对劲,是不是被沈教授提问紧张着了?

”林晚勉强扯了扯嘴角,把书合上:“没有,就是有点累。” 她不想跟室友们讨论沈砚知,

怕自己一不小心说出心里的怀疑 —— 这种 “网恋对象可能是自己老师” 的想法,

说出来实在太荒唐了。张萌还想说什么,苏晓琪已经拿着手机凑了过来,

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照片:“你们看!这是我刚才偷***的沈教授,虽然不清楚,

但也能看出来颜值多能打了吧!”室友们立刻围了过去,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林晚侧过脸,

眼角的余光瞥见照片里沈砚知的侧脸 —— 他正低头看着教案,眉头微蹙,神情认真。

就是这个表情,和 “砚知” 跟她聊起学术难题时发的语音里,那种专注的语气完美重合。

她赶紧收回目光,拿起手机躲到阳台。指尖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

最终还是点开了和 “砚知” 的聊天框。

上次的消息还停留在她昨天说 “明天有古代文学课”,

而 “砚知” 回复的 “祝你上课愉快”。林晚咬着唇,

输入:“今天上课遇到一件很奇怪的事。” 想了想,又觉得太笼统,

删掉重写:“我们新来的古代文学教授,跟你有点像。” 刚打完这句话,心脏就开始狂跳,

她盯着屏幕看了几秒,还是没敢发送,又把文字一个个删掉。万一 “砚知” 问哪里像,

她该怎么说?说说话的语气像?说喜欢的诗词像?还是说握笔的姿势像?这些细碎的细节,

说出来反而显得刻意。就在她对着手机发呆时,微信提示音突然响了。林晚吓了一跳,

手机差点从手里掉下去。她赶紧点开,

发现是 “砚知” 发来的消息:“今天上课还顺利吗?老师有没有讲到你感兴趣的内容?

”看到这句话,林晚的心跳更快了。他为什么会这么问?是单纯的关心,还是知道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挺顺利的,老师讲到了柳永的《雨霖铃》,还夸我回答得好呢。

” 故意提到自己被夸,其实是想试探 “砚知” 的反应 —— 如果他真的是沈砚知,

应该会记得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没过几秒,“砚知” 就回复了:“那很厉害啊,

我就说你对柳永的词理解很透彻。” 后面还加了一个点赞的表情。看到这个回复,

林晚心里的疑云又重了几分。他没有提课堂上的其他细节,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