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手,下意识地按住肩膀的旧伤处。
枪伤隐隐作痛,那种钝钝的刺痛感让他感到窒息。
梦中是熟悉的场景:黑暗的巷子里,王强倒在血泊中,霍爷怒吼着开枪,冰冷的子弹首首射向他的肩膀,灼热的疼痛刺穿了他的骨头。
他缓缓起身,摸索着打开床头灯。
昏黄的灯光让房间恢复了几分真实感,但头痛却挥之不去。
他看了看表,凌晨三点。
失眠己经成了常态,而这些梦魇似乎永远都不会放过他。
平京市泾阳县蓝岛港,一月后黎明的寒风刺骨,蓝岛港边缘的废弃造船厂格外阴冷。
清淤工人无意间挖出的骸骨让这里再次成为焦点。
胡建军站在现场,凝视着白骨化的尸体,目光深邃却又游离。
他隐约感觉到血腥味,即使己经习惯了许多大案要案的场面,但这具白骨却让他隐隐感到不适。
他迅速移开目光,眉头微皱。
“支队长,您还好吗?”
曹浩然察觉到胡建军的不对劲,连忙上前问道。
“我没事。”
胡建军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低沉而坚定。
“说说尸骨的情况。”
曹浩然指着尸体旁的一枚断裂耳环:“尸体是成年女性,死亡时间超过十年。
耳环是绿宝石镶嵌款式,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款式。
根据法医初步判断,死者头部有钝器击伤,但不是致命伤。”
胡建军听着曹浩然的汇报,肩膀的隐痛又开始加剧。
他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用手扶住废弃墙壁,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不能软弱,特别是在这种场合。
“尸骨的身份确认了吗?”
胡建军问道,目光依然避开地上的骸骨。
“正在核对。
我们调取了14年前的失踪档案,发现了一起很可能相关的案件——姜丽华失踪案。”
曹浩然将一份档案递给胡建军。
姜丽华失踪案时间:1992年10月 案情:姜丽华,女性,32岁,泾阳县居民。
职业为淮安钢铁厂会计。
失踪当晚最后一次被目击时正骑自行车离开钢铁厂,下班途中失踪。
至今未找到线索。
法医的鉴定结果表明,尸骨旁发现的耳环,与姜丽华失踪前的照片中佩戴的饰品一致。
进一步调查显示,尸骨掩埋的废弃造船厂,正是霍爷集团当年的毒品仓库。
这一切让案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联系了姜丽华的女儿陆小冉。
陆小冉刚刚从加拿大的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不久前回国,打算在平京市发展自己的事业。
当接到警方的电话时,陆小冉刚结束了一场面试。
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但听到母亲的尸骨被找到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她的手颤抖着接过了档案袋,里面是母亲失踪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这对耳环,是我母亲的。”
陆小冉声音微颤,但很快镇定下来。
“她失踪的那天晚上,正准备回家见我。
那时候我才西岁……”胡建军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年轻女子。
她的目光中有痛苦,但更多的是隐忍与坚毅。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卧底时的心境,同样压抑着愤怒与悲伤。
“陆小姐,我们怀疑您母亲的失踪和死亡与蓝岛港的犯罪活动有关。
我们需要您的配合,进一步了解您母亲的背景,以及与她相关的人。”
胡建军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陆小冉点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决绝:“只要能找到真相,我愿意配合。
但我父亲的事情,恐怕会让你们失望,他这些年对母亲的事情只字不提。”
“您父亲目前在哪里?”
胡建军问。
“他在加拿大,经营一家连锁餐厅。
这次我回国,他甚至连送行都没有出现。”
陆小冉冷笑了一声,“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联系他。”
胡建军和曹浩然开始梳理陆源的背景,发现了许多不寻常的线索。
陆源在姜丽华失踪后不久便迅速变卖了所有资产,带着年幼的女儿移居加拿大。
更为可疑的是,根据警方记录,陆源在1992年年底离开中国前,曾多次出现在蓝岛港附近的造船厂区域。
“陆源可能知道一些真相,甚至有可能参与了姜丽华的死亡。”
曹浩然冷静地分析道。
胡建军抬头看向窗外,蓝岛港的寒风似乎穿透了厚厚的玻璃。
他的肩膀隐隐作痛,但这次,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决绝:“联系陆源,我们必须弄清楚,他在这件事情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