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十岁,从身价过亿到卖炒饭,我不装了
空气里混杂着水沟的腐臭与劣质油烟的酸败气味,糊在每一个路人的鼻腔里。
江淮就站在这片浊气中央,面前是一个刚盘下的十平米铺面。
卷帘门拉起,露出内里油腻发黑的墙壁,像一张咧开的油嘴。
曾执掌过千人科技公司的江淮,如今的所有物,只有一个破旧的双肩包。
他没有理会脚下黏腻的地面,径首走到墙角,那里有全店唯一的插座。
“咔哒。”
破包里掏出的二手笔记本电脑,被稳稳接上电源。
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出江淮平静无波的脸,与这脏乱的环境割裂出两个世界。
没有迷茫,没有颓丧。
他新建了一个项目文件夹,命名——“‘江氏炒饭’商业计划书 V1.0”。
紧接着,一个数据库表格被搭建起来。
[订单时间]、[客户类型]、[基础配料]、[变量配料]、[出餐耗时]、[客户反馈评级]。
字段清晰,逻辑严谨。
他甚至随手写了几行简单的宏命令,用于后续一键录入。
这套流程,他曾用来分析数百万用户的行为轨迹,如今,目标是炒饭。
“老板,来份炒饭,最便宜的。”
第一个客人到了,是个附近工地的工人,安全帽还没摘,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好,蛋炒饭,十块。”
江淮应了一声,转身开火。
电子秤上,米饭,250克,不多不少。
量杯里,油,15毫升,精准无误。
两颗鸡蛋敲开,蛋清蛋黄的重量也被他心算后记在脑中。
颠锅,翻炒,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流程。
很快,两份几乎一模一样的蛋炒饭出锅了。
“师傅,今天开业,我多炒了一份,送你尝尝,帮忙试个味道。”
江淮将其中一份打包,另一份用一个一次性餐盒装着递过去。
工人一愣,还有这好事?
“行啊,那我可不客气了。”
“这两份味道有点小差别,你吃完告诉我,更喜欢哪一份就行。”
江淮的语气平常得像在讨论天气。
工人师傅没多想,扒拉了两口打包的,又尝了尝赠送的,砸吧砸吧嘴:“这盒里的葱油味儿好像更香一点,我喜欢这个。”
“好,谢谢。”
江淮目送工人离开,立刻转身在笔记本上操作。
订单B,[变量配料]:葱油+3ml,[客户反馈评级]:优。
订单A,[变量配料]:酱油+2ml,[客户反馈评级]:中。
一个微型的A/B测试,用最小的成本,完成了一次数据闭环。
接下来的一整天,江淮用同样的方法,接待了学生、白领、环卫工……一共五位客人。
无一例外,每人都在不知情中参与了一场关于炒饭的“用户偏好调研”。
晚上九点,卷帘门拉下。
江淮清点着抽屉里零散的钞票,一共五十二块。
这点钱,不够他曾经一顿商务午餐的零头。
他却毫不在意,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的屏幕上。
五组对比数据,清晰地指向同一个优化方向。
他删除、修改、整合,将今天收集到的所有正向反馈参数,融合成一个新的标准。
夜深了,城中村陷入寂静。
十平米的小铺里,只有笔记本屏幕的光亮着。
江淮在文档的末尾,郑重敲下一行字。
最终配方:“黄金配比V1.0”。
从明天起,这家店没有菜单,只有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