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轨道末日的红色警报
车厢里,肉夹馍的油香混着韭菜包子的窜香,后排学生的书包蹭过金属扶杆,发出细碎的 “咔嗒” 声。
孙毅握着操纵杆,视线扫过前方隧道昏黄的光带,耳边车载广播的机械女声正播报着天文新闻:“…… 编号 3I-ATLAS 的星体以每秒 12 公里速度接近地球,中科院专家表示,该星体轨道稳定,无撞击风险,市民无需恐慌……”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操纵台边缘的划痕 —— 那是去年暴雨冲毁轨道时,紧急制动留下的印记。
作为有五年驾龄的地铁司机,孙毅比谁都清楚 “稳定” 在灾难前的脆弱。
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 “隧道里的危险从不在明处”,此刻这句话像根细针,轻轻刺了下他的后颈。
“滴 —— 滴 —— 滴 ——”中控屏突然跳红,原本显示轨道参数的界面被乱码吞噬,整列地铁猛地一震,仿佛撞上隐形墙壁。
孙毅几乎是条件反射拍下紧急制动按钮,巨大的惯性让车厢爆发出成片尖叫,有人的手机摔在地上,屏幕碎裂声混着哭喊格外刺耳。
“怎么回事?!
是塌方了吗?!”
前排乘客用力砸着车门,声音里满是恐慌。
孙毅解开安全带起身,左手下意识摸向口袋 —— 三样东西还在:泛黄的地铁应急手册(封面上父亲写的 “谨慎” 二字己磨淡)、银灰色多功能工具刀(刀鞘沾着父亲工地的锈迹)、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早上母亲塞给他的)。
这是他每次出车的 “三件套”,此刻成了黑暗里唯一的底气。
“大家别慌!”
他扯着嗓子喊,声音透过应急广播传遍每节车厢,“我是本次列车司机,轨道出现故障,我们有序撤离!”
话音刚落,第二节车厢突然传来更剧烈的震动,紧接着是混凝土破碎的 “轰隆” 声。
孙毅心里一沉 —— 隧道顶部塌方了。
他跌跌撞撞跑到连接通道,看见第二节车厢顶部己被碎石掩埋,几个乘客扒着车门哭喊,碎石还在簌簌往下掉。
“快往后撤!
别靠近第二节车厢!”
孙毅拉住一个要冲过去救人的小伙子,对方眼泪混着灰尘往下掉:“我妈还在里面!
我妈还在里面!”
孙毅心像被攥紧,却知道不能乱。
他从应急箱翻出破窗锤,回头喊:“谁力气大?
帮我砸开逃生门!”
一个穿黑色运动服的女人应声上前,肌肉线条在紧身衣下格外明显:“我来!”
她接过破窗锤,手臂发力,“哐” 的一声砸向逃生门西角,动作干脆利落。
后来孙毅才知道,她叫张悦,是健身教练,拿过女子散打亚军。
“小心,门砸开可能有碎石掉下来。”
一个穿迷彩服的男人走过来,递给他一把扳手,“我叫李刚,以前在边防部队待过,拆过不少这玩意儿。”
他眼神锐利,扫过周围环境,很快注意到隧道壁的渗水痕迹。
这时,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亮着隧道结构示意图:“师傅,我是陈晓,送快递的,熟地铁线路!
逃生通道在左边,但 ——” 他指着顶部不断扩大的水渍,“上面混凝土己经松动了,再等会可能二次塌方!”
孙毅立刻分工:“张悦,你跟我守逃生门,确保撤离秩序;李刚,你帮我开辟堵塞路段;陈晓,用手机照明引导乘客后撤!
还有谁是医护人员?
这里有伤员!”
人群里走出个穿白T恤的女人,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我是周玲,急诊科护士。”
她攥着个急救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三支青霉素、几卷止血带,“刚才有三个人被砸伤腿,可能骨折了。”
孙毅点头,翻出应急手册里父亲用红笔标注的骨折固定章节:“用地铁座椅安全带做简易夹板,先固定伤员,优先送他们撤离。”
李刚己用液压钳剪开逃生通道口的钢筋,回头喊:“孙毅!
通道开了,只能容一人过,得快点!”
孙毅刚要组织撤离,陈晓突然大喊:“不好!
顶部渗水越来越快,墙皮都在掉!”
他抬头一看,隧道顶部水渍己变成深褐色,混凝土块开始小块坠落。
没时间犹豫,孙毅让周玲先扶伤员往通道走,张悦在后面维持秩序,李刚在通道口接应,自己留在最后清点人数。
“还有人吗?!
有没有没撤离的?!”
孙毅对着车厢喊,回声在隧道里荡开,只有碎石掉落声回应。
他最后看了眼被掩埋的第二节车厢,心里压了块石头 —— 那里还有百十号人,生死未卜。
钻进逃生通道时,身后传来 “轰隆” 巨响,隧道剧烈摇晃,碎石砸在通道口,差点封死出口。
李刚伸手把他拉出来,两人跌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
“清点人数!”
孙毅抹掉脸上的灰,声音沙哑。
陈晓拿着手机挨个点数,最后报数:“师傅,一共 68 个人。”
68 人。
孙毅心里算账,加上第二节车厢的人,原本载着几百人的地铁,现在只剩这么多。
他掏出那半瓶矿泉水,拧开盖子递给身边哭着要水的小女孩,再翻开应急手册,在扉页写下:“T 日,地铁 2 号线南稍门隧道塌方,撤离 68 人,失踪人数不明。
孙毅。”
远处天空不知何时变成暗红色,像被血染过。
孙毅望着那片诡异的红,突然想起新闻里的 3I-ATLAS—— 那个锈红色梭形体,此刻或许正悬在地球上空,冷冷看着地面的混乱。
他握紧口袋里的工具刀,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稍定。
父亲说过 “再难的隧道也有出口”,现在他们的出口,就在那片暗红色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