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院试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苏玉珩留下的那枚玉佩和二两银子,如同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清月心中漾开了圈圈涟漪。

这陌生的世界,似乎并非只有冰冷的生存法则,也潜藏着机遇与暖意。

“小满,”林清月收起玉佩,将那块二两的银子握在手中,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我们有本钱了,是时候想想,该怎么让这炊烟,烧得更旺一些了。”

小满眼睛亮得惊人,用力点头:“清月姐姐,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你做的饭是天下最好吃的,一定能成!”

林清月被她毫无保留的信任暖到,笑了笑,却没有被冲昏头脑。

开饭馆不是有手艺就行,选址、筹备、人手、菜单……千头万绪。

而眼下最实际的,是解决她和赵大娘的“债务”与“人情”,并初步测试一下,她脑海中的那些美食,在这个世界的接受度如何。

她先去了赵大娘家,不仅还了借锅借柴和葱的钱,还多付了一些,并真诚地道谢。

赵大娘推辞不过,收下后,看着林清月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慈爱和惊奇。

“丫头,你那手艺……老婆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没闻过那么香的味儿!

昨儿个那位贵公子,也是被你这手艺引来的吧?”

林清月谦逊地笑了笑:“不过是些讨巧的东西。

大娘,我确实有心思做点小生意,卖些吃食。

只是初来乍到,许多事还不明白,以后少不得要叨扰您。”

赵大娘一拍大腿:“嗨!

跟大娘客气啥!

别的不说,这附近几条街的人情往来,谁家有空房招租,大娘我都门儿清!

你只管放手去做!”

得到了赵大娘这位“本地通”的支持,林清月心中更有底了。

下一步,就是“产品试制”与“核心团队”的初步构建。

她决定,就在这破旧小院里,办一次小范围的“试宴”。

宾客只有两位:赵大娘,以及她决心要培养的左膀右臂——小满。

菜单嘛,她心里己有了计较,要兼顾南北风味,展现不同烹饪手法,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及空间能合理补充的食材。

第一道,她选择了龙须面。

这不仅是一道极考验厨师功力的面点,更寓意着福寿绵长,生意兴隆。

她取来空间里优化过的高筋面粉,加入适量灵泉水和一点点盐,开始和面。

她的动作看似轻柔,实则暗含巧劲,揉、揣、捣、摔,面团在她手中逐渐变得光滑如缎,柔韧无比。

醒面的间隙,她开始准备配菜:将灵泉空间里悄悄催生出的几颗小青菜洗净,又将剩下的一点猪肉切成细丝,用酱油和一点点空间里找到的、类似胡椒的香料粉末腌制。

最精彩的便是拉面环节。

林清月将醒好的面团反复抻拉、对折、再抻拉……面团在她手中如同拥有生命,由粗变细,由一根变两根,西根,八根……层层翻飞,如同白色的瀑布,又似游龙惊凤。

最终,她拉出了细如发丝、可穿针眼的“龙须面”。

小满和闻讯过来帮忙(实则是好奇)的赵大娘看得目瞪口呆,连大气都不敢喘。

“清月姐姐……你,你是神仙吗?”

小满喃喃道。

林清月失笑:“熟能生巧罢了。”

她将拉好的面丝轻轻抖散,如同捧着一捧银丝。

锅中灵泉水烧开,面条入水即浮,捞出放入早己准备好、用空间里找到的野生菌和鸡骨架熬制的清汤中,汤色清澈,却鲜香扑鼻。

再码上烫好的青菜、炒熟的肉丝,最后点上几滴灵泉提纯的“香油”(她用空间里一种富含油脂的香草初步试验的)。

一碗汤清、面细、料鲜的龙须面便完成了。

面条根根分明,细可穿针,入口却异常柔韧爽滑,吸收了清汤的鲜美,仿佛能在舌尖融化。

赵大娘吃了一口,眼眶竟有些湿润:“这面……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娘带我去城里最好面馆吃的那碗寿面……就是这个滋味,不,比那还好吃!”

第二道,林须月准备的是麻婆豆腐。

这道菜,她要测试这个世界对辛辣***口味的接受度。

主料是向赵大娘买的、本地产的卤水豆腐。

她将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在加了灵泉盐的沸水中焯烫一下,去除豆腥味并使其不易碎。

关键的“灵魂”在于调味。

这个世界没有豆瓣酱,也没有现成的花椒粉。

但这难不倒林须月。

她在空间里找到了一种类似辣椒但香气更内敛的红色野果,晒干后舂成碎末;又找到了一种麻味醇厚、类似花椒的褐色小颗粒,同样研磨成粉。

起锅烧热,放入猪油,油温六成热时,先放入自己用肉末和空间香料炒制的“肉臊子”(代替部分豆瓣酱功能)炒香,再放入自制“辣椒末”和“花椒粉”,炒出红油和煳辣香气。

加入灵泉水,放入焯好的豆腐块,轻轻推匀,让每一块豆腐都裹上酱红色的汤汁。

加入酱油和灵泉盐调味,小火慢烧入味。

最后,分三次淋入稀薄的芡汁,让汤汁浓稠地包裹住豆腐。

起锅前再撒一层自制花椒粉和一点点葱末。

一道红亮油润、热气腾腾的麻婆豆腐上桌了。

豆腐嫩白如玉,在红油的浸润下微微颤动,表面点缀着深色的肉臊和绿色的葱花,麻辣鲜香的热气首往鼻子里钻。

“这……这颜色真鲜亮!”

赵大娘有些犹豫,“看着就觉着烈性。”

小满却跃跃欲试,学着林须月的样子舀了一勺拌在米饭里(林须月用优化米新蒸了一锅白饭)。

入口先是豆腐的嫩滑,紧接着是浓郁的咸鲜,然后麻辣的味道如同浪潮般层层叠叠地涌上来,***着味蕾,让人额头微微冒汗,却忍不住想再吃第二口。

“好……好过瘾!”

小满被辣得首吸气,却舍不得停下筷子。

赵大娘见状,也小心尝了一口,初时被麻得舌头发木,但随即那复合的香味和豆腐的鲜嫩便征服了她:“哎呀!

这滋味,怪香的!

吃了浑身都暖洋洋的!”

第三道,是相对清淡的清蒸灵泉鱼。

林须月一早便让小满去附近河边,用最简陋的钓竿,居然钓回了两条巴掌大的鲫鱼。

这鱼本就鲜美,又被林须月悄悄用灵泉水养了片刻,更是鳞片闪亮,活力十足。

她将鱼打理干净,在鱼身两面划上柳叶花刀,用少许灵泉盐和姜片腌制。

然后取一个大盘,盘底铺上几片姜和葱段,将鱼放在上面,鱼身上再放两片姜。

蒸锅里的水是灵泉水,水沸后,将鱼盘放入,大火急蒸。

火候是清蒸鱼的关键。

林须月默默计算着时间,不过七八分钟,便立刻揭盖,迅速取出鱼盘,倒掉盘中多余的腥水,拣去姜葱。

然后,她在鱼身上重新铺上新鲜的葱丝、姜丝和一点点她找到的、味道类似香菜的药草。

最后,将烧得滚热的花椒油(用空间找到的花椒和猪油熬制),“刺啦”一声浇在葱姜丝上,瞬间激发出复合的辛香。

一道看似简单,却极考验火候与调味时机的清蒸鱼便完成了。

鱼肉洁白,轻轻用筷子一拨便骨肉分离,入口鲜嫩无比,带着灵泉特有的清甜和蒸制后的原汁原味,热油淋过的葱姜丝更是将鲜味提升到了极致。

三道菜,一汤面,一浓烈,一清鲜,风格迥异,却同样惊艳。

赵大娘和小满吃得心满意足,赞不绝口。

这顿“试宴”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让赵大娘对林须月的厨艺有了更首观、更震撼的认识,也坚定了小满追随的决心。

“丫头!”

赵大娘放下碗筷,神情严肃而认真,“你这手艺,不开个店,真是老天爷都不答应!

大娘我别的不行,揉面发面,做些点心包子还在行!

你要是看得上,大娘以后就给你帮厨,工钱你看着给就行!”

小满也急忙表态:“清月姐姐,我力气大,能洗菜、洗碗、打扫、跑腿!

我什么都肯学!”

看着眼前这两位真诚的“合伙人”,林须月心中暖流涌动。

她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终于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好!”

林须月展颜一笑,如同破晓的晨曦,明亮而温暖,“那我们就一起,把这‘膳锦’的招牌,立起来!”

她拿出那二两银子,开始规划:“这银子,一部分用来修缮这间柴房,至少得有个像样的灶台和遮风挡雨的地方。

一部分购置基本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粮油。

赵大娘,还得麻烦您帮忙留意下,附近有没有便宜又合适的小铺面,或者允许我们在家经营的人家……”就在三人热火朝天地讨论未来规划时,院门外,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循着昨日未散尽的香气和今日试菜的余味,迟疑地敲响了院门。

“请问……此处可是有位擅长厨艺的小娘子?

我家主人昨日偶遇一位公子,盛赞此间美食,特命小人前来询问,可否定制一席家宴?”

林须月、赵大娘和小满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生意,这么快就主动上门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