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嬴将闾孤独的站在咸阳宫高台眺望星空。
蒙毅会是朋友还是潜在的敌人?
明天的会面将如何展开?
将闾思考良久,转身回到偏殿。
漫长的黑夜过后。
次日巳时,日头正好,暖意融融,却驱不散偏殿内那份无形的凝重。
蒙毅如约而至。
他依然是一身武将常服,未着朝服,身姿挺拔如松,只是那双锐利的眼睛,比昨日在朝堂之上更添了几分审视。
他步入殿内,目光迅速扫过空荡荡的偏殿,除了上方御座端坐的将闾再无旁人,连个侍立的内侍也无。
将闾并未起身,只是抬手虚引了一下对面的席位:“蒙卿,请坐。”
蒙毅也不客气,径直走到席前依礼坐下,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始终不离将闾,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直接和探究。
空气仿佛凝滞了片刻,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反衬得殿内愈发安静。
将闾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情绪:“蒙卿,今日请你来,非为昨日所言军需文书、驿传记录之事。”
蒙毅眉峰微动却不接话,等着将闾的下文。
他知道昨日朝堂上的委任,不过是个由头。
“而是为大秦社稷,为蒙氏一门。”将闾语调不变,但话语的分量却骤然加重。
蒙毅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监国此言何意?”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却也暗藏着一丝警惕。“我蒙氏一门,世受皇恩,忠于陛下,忠于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来……为蒙氏一门之说?又何惧之有?”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忠心,也点出了蒙氏家族在大秦固若金汤的地位,隐隐带着一丝质问和对将闾动机的审慎。
他不相信这位年轻的监国,仅仅是为了大秦社稷,也许可能是想拉着他蒙家站队。
这种事,以前胡亥不是没干过,可被蒙毅拒绝了。
将闾没有立刻反驳蒙毅的话,也没有被他言语中的距离感所影响。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对方,那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片刻后他缓缓站起身,没有走向蒙毅,而是走向了偏殿一侧,那里立着一个用厚重布帛覆盖着的巨大物件。
“蒙卿可知,陛下东巡路途遥远,关山阻隔。国之大事维系于一人之身,纵有万全准备,亦难免不测。”将闾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沉重感。
蒙毅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将闾的话无疑是在触碰一个极其敏感,甚至可以说是禁忌的话题——始皇帝的安危。
“监国慎言!”蒙毅沉声道,语气中已带上了一丝严厉和警告。
将闾却仿佛未闻,伸手猛地一拉,盖在那物件上的布帛应声滑落。
“哗啦。”
布帛落地,露出的东西让久经沙场的蒙毅也瞳孔骤然一缩。
那是一副极其庞大而精细的沙盘!
这沙盘远超寻常军用沙盘的规模和精细度。
它不仅细致入微地呈现了整个大秦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连主要的驰道都清晰可见。
更令人震撼的是,沙盘的边缘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向外延伸,勾勒出了模糊却又能辨认的轮廓,北方的茫茫草原,隐约可见匈奴的活动区域;
西边是崎岖的高原和沙漠,标注着“西域”;东方是浩瀚的大海;
南方,则是更加湿热、地形复杂的百越之地。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大秦疆域图,而是一幅包含了周边主要势力范围的天下沙盘。
“此非当下之秦,”将闾走到沙盘旁,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冷的沙土,“乃我闲暇之时,依据史籍、堪舆图、以及往来商旅、使者之见闻,推演而成的天下大势图。”
蒙毅的目光死死盯在那沙盘上,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制作如此精细、涵盖如此广阔的沙盘,需要耗费多少心力?
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的公子,其眼界和格局似乎远超他的预料。
这绝非一个普通皇子所能拥有的视野。
“监国殿下费心了。”蒙毅的声音略显干涩,他强迫自己移开目光,重新看向将闾,“但这与你我今日之谈,有何关联?”
“关联?”将闾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一丝冷意,“关联大了。”
他走到沙盘代表咸阳的位置,手指轻轻一点:“此地,咸阳,帝国心脏。”
然后他的手指缓缓滑向北方,点在了长城沿线,代表蒙恬大军驻扎的区域:“此处,北地九原,帝国屏障,蒙恬将军三十万大军镇守,亦是蒙氏一族荣耀所系。”
他的手指又猛地划向东南,指向沙丘平台,始皇帝东巡队伍可能抵达的位置:“陛下如今在此。咸阳与此地,相隔千里。”
蒙毅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隐约猜到了将闾想要说什么。
“蒙卿,你我皆知,赵高其人心机深沉,野心勃勃。李斯丞相,虽有大才却过于看重权位名利。胡亥公子年少冲动,易受人蛊惑。”将闾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却字字清晰,如同重锤敲在蒙毅心头。
“若,”将闾加重了语气,手指在咸阳、沙丘、九原三个点之间缓缓移动,“我是说若,陛下在东巡途中,不幸……龙驭上宾。”
“住口!”蒙毅猛地站起身,厉声喝止,“监国!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岂可妄言!”
将闾却毫不退让,目光锐利地迎上蒙毅愤怒的眼神:“蒙卿!这不是妄言,而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你我心知肚明,陛下近年来沉迷求仙问道,身体早已不如往昔。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谁敢保证万无一失?”
蒙毅被将闾逼视着,胸膛剧烈起伏,脸色铁青却无法反驳。
始皇帝的健康状况,确实是朝中大臣们心照不宣的隐忧。
将闾见状,语气稍缓,但内容却更加惊心动魄:“若陛下真有不测,胡亥身处陛下身边,手握传诏之权,李斯为求自保与富贵,利欲熏心……蒙卿以为,他们会做什么?”
他不等蒙毅回答,手指重重点在咸阳:“他们会矫诏。矫诏立胡亥为帝。同时,赐死远在北地的公子扶苏!”
“嗡。”蒙毅只觉得脑中一声轰鸣,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扶苏!蒙恬!
公子扶苏素与蒙恬交好,政见相合,是朝野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储君人选。
而蒙氏一族,尤其是蒙恬,更是扶苏最坚定的支持者。
若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勾结成功,矫诏赐死扶苏,那么蒙恬和他的三十万大军,会面临何种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