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加墨刻

烙画加墨刻

作者: 王大石头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王大石头”的其它小《烙画加墨刻》作品已完主人公:修复葫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第一夜来客深秋的雨琉璃厂古玩街在连绵的秋雨中显得格外寂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刷得发映照着两旁店铺门前悬挂的灯在水洼中投下破碎的倒大多数店铺已经打唯独街角的守拙斋还透出暖黄的灯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像是一座指引迷途者的灯王大石头正在工作台前修复一只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修复工具:不同型号的镊子、特制的黏合剂、放大还有他自制的各种...

2025-10-26 15:30:34

第一章 雨夜来客深秋的雨夜,琉璃厂古玩街在连绵的秋雨中显得格外寂静。

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刷得发亮,映照着两旁店铺门前悬挂的灯笼,在水洼中投下破碎的倒影。

大多数店铺已经打烊,唯独街角的"守拙斋"还透出暖黄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

像是一座指引迷途者的灯塔。

王大石头正在工作台前修复一只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碗。

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修复工具:不同型号的镊子、特制的黏合剂、放大镜,

还有他自制的各种修复材料。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手中的工具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只碗是他师父的遗物,碗底有一道裂痕,他已经在上面工作了三个晚上。每当夜深人静时,

他总会想起师父临终前的嘱托:"石头,修复不只是修补裂痕,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

"窗外雨声渐密,王大石头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准备关门。就在这时,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低沉轰鸣,一道刺眼的车灯划破雨幕。

一辆黑色的迈巴赫缓缓停在店门前,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突兀。车门打开,

一位身着深灰色定制西装的中年男子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走来。雨水顺着伞沿滑落,

在他周围形成一道水帘。男子约莫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但眉宇间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他站在店门外,迟疑了片刻,才推门而入。

门铃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请问是王师傅吗?"男子的声音有些沙哑,

带着些许不确定,"我是李成远,是美术学院赵教授介绍来的。"王大石头放下手中的工具,

示意对方在旁边的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下。他注意到李成远的手指在微微发抖,

护着怀中锦盒的动作如同捧着稀世珍宝。雨水从他的西装下摆滴落,

在老旧的地板上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洼。"这是我爷爷留下的葫芦,"李成远打开锦盒,

声音低沉得几乎要被雨声淹没,"被我...被我小时候不懂事时弄坏了。

"锦盒里躺着一个烙画葫芦,上面的全家福已经破损不堪——葫芦从中间裂开,

烙画人物的面部有多处深刻的划痕,整个葫芦像是被人狠狠摔过,

然后又被人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即便破损严重,仍能看出制作工艺的精湛,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匠人的用心。"这是我爷爷留下的唯一念想。"李成远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上个月去世了...临终前还一直念叨着这个葫芦,说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王大石头戴上白色棉质手套,轻轻拿起葫芦仔细观察。裂痕很旧,

但破损处的包浆显示这葫芦曾经被长期把玩。烙画技艺相当精湛,虽然破损严重,

仍能看出是一家五口的全家福:一对中年夫妇坐在前排,身后站着三个年龄不等的孩子。

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衣纹流畅自然,可见创作者功力深厚。"能修复,

"王大石头缓缓开口,"但需要时间。""钱不是问题!"李成远急切地说,

"只要您能把它修好,多少钱我都愿意出。这个葫芦...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王大石头摇摇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手中的葫芦:"修复这样的老物件,最难的不是技术,

是读懂它的故事。您得告诉我,这葫芦是怎么坏的?为什么要修复它?"李成远沉默了,

目光躲闪着望向窗外的雨幕。雨点敲打着窗棂,衬得室内的寂静格外沉重。

墙上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在叩击着他的心门。良久,

他才轻声说道:"为了赎罪。这些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

"第二章 裂痕深处送走李成远后,王大石头开始了初步的检查。工作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雨声成了最好的伴奏。他将葫芦放在特制的支架上,打开专业的照明设备,

让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在葫芦表面。灯光下的葫芦显得格外沧桑,

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强光放大镜下,

他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葫芦的裂痕边缘有反复摩挲的痕迹,

似乎经常被人抚摸;那些划痕也深浅不一,不像是单次破坏造成的。更奇怪的是,

葫芦表面的包浆在破损处反而更加温润,仿佛这些伤痕也成为了葫芦历史的一部分。

这让他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话:"有些伤痕,经过岁月的抚摸,也会变成独特的纹理。

""这不像是一时气愤造成的破坏,"王大石头自言自语,"倒像是经年累月的折磨。

这个葫芦,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段复杂的情感。

"更让他注意的是烙画上的题字——在葫芦底部,有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戊寅年秋,

予安为全家作。"字迹清秀挺拔,带着文人特有的风骨。"予安..."王大石头喃喃自语。

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见过。他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重的《民国艺文录》。

泛黄的书页在指尖翻动,在索引中,

他果然找到了"李予安"的词条:"李予安1898-1978,字守仁,号南山居士,

著名书画家、烙画大师,尤擅葫芦烙画...其作品以细腻传神著称,

将中国传统文人画意境融入烙画艺术,开创独特风格..."就在这时,

工作室的老式挂钟敲响了十一下。雨声渐歇,月光从云层缝隙中透出,

为工作室镀上一层银辉。王大石头泡了壶普洱,茶香在室内弥漫开来。

他继续研究这个葫芦的来历,从烙画的风格和葫芦的包浆判断,这确实是民国时期的作品。

烙画技艺精湛,线条流畅,人物神态栩栩如生,绝非普通匠人所作。就在他准备休息时,

手机响了。是他在美院任教的老友赵教授。"大石头,这么晚打扰了。

听说你接了个修复烙画葫芦的活儿?"王大石头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消息传得这么快?

""李成远是我的学生,"赵教授叹了口气,"他是个很特别的人。这些年虽然事业很成功,

但心里始终有个结。如果可以,请一定帮帮他。这个葫芦...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这个李予安,是不是就是那位烙画大师?我在《民国艺文录》里看到过他的记载。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是的。

不过成远很少向外人提起这层关系。他们祖孙之间...有些心结,这些年一直没能解开。

老爷子临终前,成远才第一次听说这个葫芦的真正意义。"挂了电话,王大石头陷入沉思。

李成远——成远集团董事长,本城著名的企业家,却为一个小小的葫芦如此失态。

这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走到工作台前,再次端详那个破损的葫芦,

忽然觉得它不再只是一件待修复的器物,而是一把可能打开往事的钥匙。

第三章 往事的影子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阳光透过窗棂,

在工作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大石头开始了正式的修复工作。

他先用软毛刷轻轻清理葫芦表面的积尘,动作轻柔得如同在抚摸婴儿的脸颊。

灰尘在晨光中飞舞,像是时光的碎屑,每一粒都可能承载着一段记忆。

然后用特制的植物提取溶液进行软化处理。这个过程必须极其小心,

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已经脆弱的葫芦造成二次伤害。王大石头全神贯注,连呼吸都放轻了,

生怕惊扰了这个饱经沧桑的老物件。溶液缓缓渗透进葫芦的肌理,仿佛在唤醒沉睡的记忆。

在清理过程中,他发现葫芦内部似乎有东西。借助专业的内窥镜,

他看见葫芦内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让他大吃一惊——在葫芦内壁刻字,

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技艺!必须要在葫芦还未完全干透时进行雕刻,既要保证字迹清晰,

又不能破坏葫芦的整体结构。经过仔细辨认,

他认出这是一篇日记:"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初三,今日倭寇又来搜查,

不得已将重要文书藏于葫芦夹层。幸得予安巧思,以烙画掩饰...若有不测,望后人得之,

知我赤心。山河破碎,此身何惜,唯愿后人铭记。"王大石头的心跳加快了。这个葫芦,

似乎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更是一个特殊时期的见证物。他忽然明白,

李予安选择用烙画来记录全家福,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更是一种保护家人的方式。

就在这时,门铃响起。李成远不请自来,眼下带着明显的黑眼圈,似乎一夜未眠。

他今天换了一身休闲装,但依然难掩疲惫。"抱歉这么早打扰,"他站在门口,有些局促,

"我...我昨晚一夜没睡,想着这个葫芦...我能看看修复的进展吗?"他轻声问,

语气中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王大石头点点头,递给他一副手套。李成远接过手套时,

手指微微发颤。李成远小心翼翼地捧起葫芦,手指轻轻抚过那些裂痕,眼中泛起泪光。

他的动作极其轻柔,仿佛生怕多用一分力就会让葫芦进一步损坏。"这每一道划痕,

"他喃喃道,"都是我的罪证。这些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着这个葫芦,没有一天不在后悔。

"工作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梧桐叶飘落的声音。王大石头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他知道,有些话需要适当的时间才能说出口。第四章 破碎的往事在李成远的讲述中,

一段尘封的往事缓缓展开。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移动,

像是在为这个故事标注时间的流逝。李成远的爷爷李予安,曾是本地有名的文人,

不仅学识渊博,还精通各种工艺,尤其擅长烙画。那个葫芦上的全家福,

就是他在1938年秋天为全家所作。那时候,时局动荡,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街溜子
  • 云本无心风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