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家琐事,邻里温情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晨曦再次透过薄雾,照亮了丁香巷的青石板路。

与昨日的忙乱喧嚣不同,今晨的吴家小院,弥漫着一种安顿下来的、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息。

李桂芳是天蒙蒙亮就起身的。

她轻手轻脚地生起煤球炉子,坐上装满水的铝壶,然后开始归置昨天只是胡乱堆放的厨房用具。

新的家虽然狭小陈旧,但经过她一双巧手的打理,正迅速褪去荒疏,焕发出生机。

碗筷洗净归入橱柜,锅灶擦得锃亮,带来的咸菜坛子也找到了角落安家。

水烧开的“呜呜”声,和着院子里偶尔传来的鸟鸣,奏响了吴家在新居第一个完整的清晨序曲。

吴国强也起了个大早,他拿着锤子和钉子,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地修理一张有些摇晃的旧木桌。

那是前住户留下的,他打算修好了夏天在外面吃饭乘凉。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汗衫,但他干得投入而踏实。

对于这个凭手艺吃饭的男人来说,用自己的力气让家人过得更舒适,是天经地义的事。

吴桐被厨房里细微的声响和窗外父亲敲打的声音唤醒。

她睁开眼,有几秒钟的恍惚,陌生的屋顶和墙壁让她意识到,这不是在原来的家里了。

但随即,一种新奇和安定感取代了短暂的茫然。

她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院子里,深吸一口带着晨露和煤烟味的空气,对着正在干活的父亲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爸,早!”

“早,丫头!

睡得好不?”

吴国强停下手里的活,慈爱地看着女儿。

“好极了!

一点都没听见声音!”

吴桐夸张地说,其实她昨晚睡得沉,根本不知道后半夜有没有声响。

吴宇也起来了,他靠在门框上,看着父亲修理桌椅,又望了望堆在墙角的那几箱书,心里盘算着该怎么给自己整理出一个可以看书的角落。

这个家,需要他们每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变得真正像个家。

早饭是简单的稀饭和从老家带来的酱菜。

一家人围坐在刚刚擦洗干净的方桌旁,气氛温馨。

李桂芳一边给孩子们盛饭,一边规划着:“今天得去把粮本、副食本都落了户,还得打听打听最近的菜场在哪儿。

国强,你单位那边报到的手续……”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宋莹清脆响亮的嗓音:“桂芳嫂子!

起了吗?”

李桂芳连忙应声出去。

只见宋莹端着一个白瓷碗站在门口,碗里是酱红色的、方方正正的腐乳,上面还淋着香油,香气扑鼻。

“刚起锅,想着你们刚安顿,肯定没啥下饭的,自家做的腐乳,别嫌弃,给孩子们搭搭粥。”

宋莹笑着把碗递过来,眼神往院里一扫,看到吴桐,便笑道,“桐桐也起来啦?

昨儿个睡得好吗?

栋哲那皮猴子,还睡着呢,喊都喊不醒!”

吴桐乖巧地叫了声“宋阿姨好”,小脸微红。

李桂芳连声道谢,心里暖融融的:“这怎么好意思,妹子你太客气了,正愁没菜呢,这可真是雪中送炭了。”

“街坊邻里的,说这话就见外了!”

宋莹摆摆手,又压低了点声音,“巷子口往右拐,走到头再左转,有个不小的菜场,东西齐全,去早点能挑到新鲜的。

买米买油粮店在另一边,等会儿让栋哲他爸画个图给你们。”

这份细致和周全,让李桂芳感激不尽。

两人又站着说了几句家常,宋莹才风风火火地回家去了,说是要揪林栋哲起床。

吃过早饭,吴国强去了新单位办理手续,李桂芳提着菜篮子,按照宋莹的指点去熟悉环境采购。

吴宇开始埋头整理他的书籍。

吴桐帮忙扫了地,然后便坐在门槛上,双手托腮,望着安静的巷子,心里有点想念昨天刚认识的小伙伴。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只见林栋哲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他今天换了件海魂衫,依旧活力西射,老远就喊:“吴桐!

吴桐!

出来玩啊!”

他身后,跟着文文静静的庄筱婷。

筱婷今天穿了条蓝格子背带裙,看到吴桐,抿嘴笑了笑。

吴桐立刻高兴地跳了起来:“筱婷!

林栋哲!

你们来啦!”

“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林栋哲二话不说,上来就要拉吴桐的手腕,动作自然又带着他特有的莽撞。

吴桐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脸微微发热。

林栋哲似乎没察觉,依旧兴奋地说:“巷子尾那边有棵大槐树,下面阴凉,还有石凳子,我们常在那儿玩!”

庄筱婷细声细气地补充:“嗯,那边还能听到河上的船声。”

三个孩子一起来到巷尾。

这里果然比别处开阔些,一棵需两人合抱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洒下大片阴凉。

树下的石凳光滑冰凉。

确实如筱婷所说,能清晰地听到不远处河道里传来的摇橹声和船家的吆喝。

林栋哲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几颗光滑的小石子:“来,玩抓石子儿!

我教你,可简单了!”

他自顾自地蹲在地上,给吴桐演示起来,小手灵活地抛接石子,嘴里还念念有词。

庄筱婷坐在石凳上,看着他们,轻声对吴桐说:“他玩这个最厉害了,我们都赢不了他。”

吴桐学着林栋哲的样子,却总是接不住,石子掉了一地。

林栋哲一点也不嫌烦,一遍遍地教:“哎呀,手腕要这样,别用太大劲儿……对,就这样,哎,差点就接住了!”

他鼓励的语气比批评多得多。

玩累了石子,林栋哲又蹭蹭爬上槐树,折了几根粗细均匀的树枝下来,麻利地做起弹弓。

“这个打知了最准了,等中午知了叫得最凶的时候,我来打几只给你看!”

庄筱婷则从口袋里拿出一根彩色的橡皮筋,对吴桐说:“吴桐,我们跳皮筋吧?

我教你跳‘马兰花’。”

女孩们跳皮筋,林栋哲就在一旁鼓捣他的弹弓,偶尔凑过来点评两句,或者说句“跳错了,脚该勾这边”,有时还会故意捣乱,引得庄筱婷嗔怪地瞪他,吴桐则咯咯首笑。

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在三个孩子身上跳跃。

童稚的笑声和着蝉鸣、橹声,飘荡在巷尾,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巷童趣图。

快中午的时候,庄图南也来了。

他是奉母亲之命来叫妹妹回家吃饭的。

看到吴桐,他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表情依旧有些少年人的矜持。

他对林栋哲做的弹弓似乎更感兴趣,拿过去仔细看了看,还提出了改进意见:“这里绑得太松了,容易散,得用火烤一下再系紧。”

林栋哲不服气地撇撇嘴,但还是接过来按照庄图南说的调整。

吴宇也找了过来,叫吴桐回家。

男孩们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弹弓的力学原理和瞄准技巧,虽然庄图南和吴宇说的话林栋哲不完全懂,但他实践能力强,说的经验之谈也让庄图南和吴宇觉得有些道理。

中午,吴桐帮着母亲摆碗筷,兴奋地说着上午的趣事:“……林栋哲爬树可快了!

筱婷跳皮筋跳得真好,还会好多花样……图南哥哥懂得真多,说什么‘弹力’‘抛物线’……”李桂芳笑着听女儿叽叽喳喳,心里踏实了不少。

孩子能这么快找到玩伴,融入这里,比什么都强。

下午,吴桐和哥哥一起整理东西。

她在自己的小包袱里,发现了一小包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糖,是老家隔壁奶奶临行前塞给她的。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两块,攥在手心。

“妈,我出去一下!”

她说着,跑出了家门。

她先跑到庄家窗外,小声叫:“筱婷!

筱婷!”

庄筱婷探出头来。

吴桐把一块桂花糖递上去:“给你吃,我从老家带来的。”

庄筱婷惊喜地接过去,小声说:“谢谢。”

接着,吴桐又跑到林家院子外,正好看到林栋哲在院子里摆弄他那个改进过的弹弓,瞄准树上的一个空知了壳。

她犹豫了一下,才喊:“林栋哲!”

林栋哲回过头,看到是吴桐,咧嘴笑了:“咋了?”

吴桐跑过去,把另一块糖塞到他手里:“给你,甜的!”

林栋哲愣了一下,看着手里带着女孩体温的糖,又看看吴桐跑开的背影,突然觉得脸上有点发热。

他剥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一股浓郁的桂花甜香在舌尖化开。

他咂咂嘴,对着空知了壳“啪”地一下虚弹,心里莫名地觉得,这糖,比以往吃过的任何一块都要甜。

傍晚,吴国强回来了,脸上带着笑意,手续办得很顺利。

李桂芳也摸清了附近的情况,用新买的菜做了一顿像样的晚饭。

饭桌上,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夜幕降临,吴桐躺在床上,回味着这充实而快乐的一天。

她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可以一起跳皮筋、说悄悄话的闺蜜筱婷,更有了一个像开心果一样、总会带来新奇玩伴、并且似乎格外照顾自己的林栋哲。

她对丁香巷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窗外,繁星点点,温柔地注视着这条小巷里,平凡而又温暖的日常。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