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古宅的门前,手里攥着那把生锈的铜钥匙。
院落里残存着夜露,青苔爬满了石阶,几株老槐树静默地守在角落,像是目睹了无数岁月的老人。
林舟吸了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门锁。
伴随着“咔哒”一声脆响,老宅的大门缓缓推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墙上剥落的壁纸、尘封的家具、屋顶垂下的蛛网,无不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他走进堂屋,脚踩在厚厚的灰尘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林舟的心跳不自觉地加速。
自从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家族的老宅需要清理,他便带着些许好奇和敬畏,从城市赶回了这个偏远的小镇。
关于这座老宅,他从小听长辈们说过无数故事,语焉不详地提及一个叫沈清妍的女子。
她仿佛是一道幽灵,在家族的过往中若隐若现。
林舟一边整理杂物,一边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沈清妍的只言片语。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堂屋正中的那只雕花木箱上。
箱子外观古朴,边角磨损得厉害,却依稀可见精致的花纹。
林舟蹲下身,掀开盖子,里面只有几本泛黄的账本和一叠用红绳捆扎的信件。
他小心翼翼地抽出最上面一封信。
信封己经发黄,封口处贴着一方小小的红印,隐约可见“沈”字。
林舟的指尖微微发颤,仿佛触碰到久远的秘密。
他拆开信封,抽出信纸,纸张上有淡淡的檀香味,字体娟秀清隽,仿佛能看到执笔之人***窗前的模样。
——“舟儿启:清晨风起,庭前槐花落满青石阶。
我坐在案前,思念如潮。
此生浮世,唯愿你安好。
昨夜梦回旧时,与你执手穿过竹林,听夏雨敲窗。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你若安然,我便无憾。
清妍字。”
——林舟怔怔地看着信纸,心头莫名升起一股陌生的哀愁。
他重复读了几遍,确认信中的“舟儿”指的正是自己祖上的某位长辈。
沈清妍,这个名字终于以这样温柔而哀婉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
他继续翻看那一叠信件。
每一封都写得极为工整,内容多是日常琐事,却无不流露出细腻的情感。
有一封写着:“昨夜风紧,听见远处犬吠,不知你归未归。
檐前灯火己熄,我独倚门望月,思君如织。”
还有一封结尾写着:“岁月无多,惟愿来生再见。”
林舟越看越觉得不安。
这些信件的时间跨度极长,最早一封的落款竟是民国初年,最晚的落款则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沈清妍的笔迹始终如一,字里行间却逐渐多了些苍凉和无奈。
他忍不住在心中猜测:沈清妍究竟是谁?
她和林家有着怎样的牵绊?
为何她的信件会被如此小心地保存下来?
而从未有人在家族中提及她的结局?
林舟的手指摩挲着信纸,仿佛能感受到沈清妍字迹间的温度。
他忽然注意到,有一封信的纸张比其他几封要厚重许多,颜色也略微泛红。
信封背面,用朱笔写着“勿启”二字。
林舟犹豫片刻,还是小心地拆开了。
——“舟儿:此信若到你手中,或许己是天人两隔。
前尘往事,如烟如雾。
你不必为我忧愁,亦不必为我寻根问底。
人生苦短,唯愿你珍重自己。
若有来生,愿能再见——清妍。”
——信纸的末尾,有一枚模糊的泪痕,仿佛是写信人最后的诀别。
林舟读完,不禁心头一震。
他抬头望向窗外,阳光己渐渐炽烈,照亮了堆积的灰尘,也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这时,林舟忽然想到,信封里或许还藏着别的东西。
他翻看信封,果然在底部摸到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女子,容貌清丽,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忧愁。
她背后,是这座老宅熟悉的青砖墙,而墙角那株槐树,正开得正盛。
林舟将照片和信件一一摆在桌上,脑中浮现出许多画面——沈清妍在槐树下徘徊,夜色中执笔写信,或是在某个雨夜,独自倚窗而泣。
她的故事仿佛就在这座宅院的每一寸砖瓦间流淌,等待着被后人发现和追寻。
林舟的心头涌起从未有过的责任感。
他决定查清沈清妍的来历,也许,她留下这些书信,就是希望有一日能有人将她的故事讲述出来。
林舟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门外。
空气中仿佛有一缕淡淡的幽香飘过,院子里的槐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林舟知道,属于时光的谜团,才刚刚开始。
他收拾好信件和照片,将它们小心地放回木箱。
正要起身时,忽然听到院中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警觉地望去,却只见一只流浪猫从石阶上跳下,掠过槐树的影子。
林舟轻笑一声,回头望向堂屋深处。
老宅在阳光下安静而神秘,像一个等待被解开的谜团。
他心中隐隐有个预感:沈清妍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书信所能承载。
更多的秘密,正在时光的彼岸,等待着他一步步揭晓。
林舟轻声对自己说:“沈清妍,我会找到你的答案。”
窗外的槐花,悄然落了一地。